登录 | 注册
中华巫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巫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姓氏源流 已阅:3230 / 回复:4(楼主)

巫(W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巫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从事祈祷、占卜活动的职业,以职业为氏。上古时候有一种种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占卜活动的职业,叫作巫人。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受到王族显贵和一般百姓的尊崇。巫人还常常管理天文,医术,算术方面的事情,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在夏朝和商朝时,巫又被分别称为巫祝和巫臣。商代时就有巫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是当时的占星家。巫人的后代中有以官职为姓氏的,称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来源。据《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巫姓来自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巫师、巫医、卜笙之官。”巫氏为古时之名门贵族,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商朝时,巫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大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都是商朝的重要大臣,他们的后人称为巫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提到:“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着养性经也。”自汉代以后巫姓之人遍布四海。
得姓始祖:巫彭。据《姓氏考略》载:“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剌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从上看出,巫氏的始祖,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世家。开族始祖是巫彭。巫彭是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曾奉黄帝之命与相君“处方盛饵,湔瀚刺治,而人得以尽年”,成为中国医学的开创人。上古以来的巫氏家族源远流长,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主要繁衍于平阳一带,即今山东省的邹县一带,这个地方本来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后来变成鲁国的一个邑。由此可知,长久以来巫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今山东。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从《姓氏考略》追索,巫氏的始祖,是黄帝臣巫彭作医。

作者:221.6.226.* (2008/11/12 17:19:09)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 第 1 楼

长久以来巫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今山东

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请参见《巫族人论坛》我的发帖。
         巫朗江   2009年06月13日


作者:218.86.145.* (2009/6/13 21:38:08)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 第 2 楼

系关于“巫”姓的出典
关于“巫”姓的出典,先君声惠公在其所著的《中华姓氏大典》265~266页,基本上将所有关于“巫”姓的史籍详尽收录。建议《中华巫氏族谱》编撰者,将“巫”姓出典全文收录上谱,以便让巫氏宗亲能对自己的“巫”姓,有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是《中华姓氏大典》对巫的详述:
巫   wū  武夫切,平,虞韵。单姓。
《广韵•虞》:“巫,姓。《风俗通》云:‘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汉有冀州刺史巫捷。”
《元和姓纂•十虞》:“巫氏:《风俗通》云:‘氏于事,巫、乙、陶、匠是也。’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著《养生经》。”[注:“乙”为“卜”之讹。]
《姓解•九四•一部》:“殷有巫咸,明天文;又有巫贤。”
《通志•二八•以技为氏》:“《风俗通》云:‘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商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著《养生经》。’望出平阳。宋绍兴签书枢密巫伋,建康人”[郑樵按曰:“此以技术传家,因以为氏。鲁有巫尫,又有鍼巫氏。晋有巫皋。]
《姓氏急就篇•上》:“殷巫咸、巫贤。《吕氏春秋》:巫彭作医。汉冀州刺史巫捷。又巫都,著《养生经》。宋巫伋。”
统提示:你输入的字数越过2000字!

作者:218.86.145.* (2009/6/13 21:44:23)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 第 3 楼

《希姓录•七虞》:“《风俗通》:‘氏于事,巫、乙、陶、匠是也。’《路史》:‘伏羲裔。巫咸国,在夔之巫山,因氏。’《千家姓》:‘平阳族。商祖乙时有巫贤为相。《吕氏春秋》:’巫敛作医。’《汉书》:‘冀州刺史巫捷。’又巫都著《养生经》。《宋史》有祈请使巫伋。”
  ((一)《世本•作篇》::巫咸始作巫。”(二)《书•君奭》:“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三)《说文•五上•巫部》:“巫,祝也。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四)《周礼•春官》:“司巫掌群巫之政令。”《注》:“殷代最重巫。至周地位渐降。《周礼》列司巫于中士。”(五)郭璞《巫咸山序》:“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神明,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乎?”《太平寰宇记•六•陕州夏县》:“巫咸山一名复奥山。巫咸祠在县东五里山下。”(六)《山海经》:“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注》:“皆神医也。”(七)《汉书•郊祀志》:“晋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先。”《注》:“皆古之神巫也。巫先,巫之最先者。”(八)张澍曰:“光武时,溜川巫炎字子都,有阴道之术,及巫都”)
《氏族典•九七》:“《统谱》:‘巫大章,光化人。天宝末,昭德判官。巫明允:绍兴中华亭尹。巫孝杰:江宁人,淳熙进士。巫双瑞:宁化人,淳祐进士。巫以修:临泾人,苏州守。巫懿:明百户。巫章瑶:清流人,永乐举人,建昌知县。巫泰:句容人,永乐举人,通判。巫儼字克莊:仪征人,正统举人,知县。巫玺:长汀人,正德进士,通判。巫继咸:广德州人,嘉靖进士,御史。’《宁化县志》:“巫清:周显德四年,输粟入胄监,任处州通判。巫晦:隆兴信丰县丞。巫国

作者:218.86.145.* (2009/6/13 21:45:13)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 第 4 楼

云:‘虞山者,巫咸贤:武英殿中书舍人。’《江宁县志》:‘巫钺:熙宁九年进士。巫伋:绍兴八年进士。巫孝恭: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广东通志》:‘巫子秀:兴宁人,居罗岗。弘治癸亥,贼煽乱,子秀能策划保其乡。贼憾之,一夕围其家,夫妇均被执,不屈死。巫子肖:字孝元,龙川人,癸卯举人,知新喻县。子三祝:进士,户部员外郎。’《明外史•巫凯传》:‘凯句容人。由廬州卫百户,积功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从平交趾,还,莅辽东都司事。十二年从征沙漠,还镇辽东,进都督同知。在辽东三十余岁,边务修饬。正统三年卒官。’《蓬莱县志》:‘巫南金:广德人万历易州知州。’”
《日知录》:“《书•君奭篇》:‘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书•序》:‘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孔安国曰:‘巫咸:臣名。’马融曰:‘巫:男巫也,名咸。殷之巫也。’孔颖达曰:‘巫:氏也。当以巫为氏,名咸。’郑玄曰:‘巫咸谓之巫官。’按《君奭》:咸子贤,父子并为大臣。必不世作巫官,故孔言巫氏是也。则巫咸之为商贤相,明矣。《史记•正义》谓:‘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海虞山上。盖二子本吴人云。’《越绝书所出也。’是未可知,而后之言天官者,宗焉;言卜筮者,宗焉;言鬼神者,宗焉。言天官则《史记•天官书》所云‘昔之传天数者:重黎、义和、昆吾、巫咸’。言卜筮则《吕氏春秋》所谓‘巫彭作医,巫咸作巫’者也。言巫鬼则《莊子》所云:‘巫咸招日来’,《楚辞•离骚》所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史记•封禅书》所云:‘巫咸之兴,自此始’、许慎《说文》所云:‘巫咸初作巫’。又其死而为神,则秦诅楚文所云:‘不显大神巫咸’者也。”而又或以巫咸为黄帝时人。《归藏》言:‘黄帝将战,筮于巫咸。’以为帝尧时人。郭璞《巫咸山赋•序》言“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是也。以为春秋时人。《莊子》曰:‘郑有神巫曰季咸,自齐来,处于郑’是也。至《山海经•海外西经》言:‘巫咸国在女丑北,左手操青蛇,右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大荒西经》言:‘大荒之中,有名山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淮南子•地形训》:‘轩辕丘在西方。巫咸在其北方。’则益荒诞不可稽。而知古之名,为后人所假讬者多矣。”
[按:殷人重巫,巫的贤能之人,能左右朝政。这种奴隶制社会制度,于晚近西南地区的彝族社会中还可见到。即奴隶主家族中,长兄为君,次兄为相,少弟为师。巫之先,当与殷商同祖,姓子,巫氏。周灭殷,巫氏西迁于平阳(今临汾);秦灭六国,又循河、汴入淮以达于江南。历汉、魏、六朝,辗转在东南沿海山区缓缓移动。隋初汀州有巫氏踪迹;宋末已分布于闽南、粤北、赣东南群山之间,成为客家人的组成部分。至此,黄河以北,已几乎无巫氏。巫氏由粤北大量移居成渝平原,在清康熙后期至乾隆初期约五十年之间。在自四川向云南、贵州、陕南分布,则是近二百年的事了。又,由福建向江西、由广东向广西、湖南分散,也多是清代以后的事。至于近、现代史中华民族大迁移的情况,则不在上述之列。]

巫咸   wū xián  (咸:胡馋切,平,咸韵)  复姓。
《元和姓纂•十虞》:“巫咸,姬姓。皋陶之后。其国今舒州人。(按:‘其国今舒州人’六字当有脱误)”
《通志•二九•以名为氏》:“巫咸,商卿也。其后氏焉。”
《姓觹•七虞》:“《莊子》有巫咸炤。”

下列复姓,均与巫姓无关,录此供参考。
巫臣  wū  chén  复姓。(略)

巫阳  wū  yang  复姓。(略)

巫马   wū  mǎ   复姓。 (略)

    巫朗江   2009年03月26日   于贵阳


作者:218.86.145.* (2009/6/13 21:47:1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巫氏论坛  执行时间:210.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巫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