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丁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丁杨斌先生生平 已阅:7314 / 回复:7(楼主)

丁杨斌先生生平
   丁厚煌 文
   丁扬斌,字光训,祖藉江西吉安,1892年4月26日生于贵州黔西白泥田丁家寨。
   1895年,从父方策启蒙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能作对,人们称之为“小秀才”。
   1906年受乡贤贵州省议员、同盟会员侯仲章先生之聘在白泥田侯府教书。
   1908年受侯仲章进步思想影响,经侯仲章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0年到省城贵阳求学,考入贵阳模范中学。
   1919年春夏,贵州省长刘显世到模范中学选拔人才出仕,校长丁宜中首先推荐他,对他的才识并用两句话概括向刘介绍“其人品行端正,文章立意如高山坠石、运笔如大海汇峰,”见面后刘许他镇宁县长一职,后刘省长得知他抱负殊高、一心想进京求学,当即书写一封推荐信,并承诺由省政府公费资助保送到北京深造,与此同时,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黔省“唯一学生代表”赴京参加“五四”运动,并在赴京途中写下了贵州20世纪诗歌史上的第一首新诗《五四运动决心书》,在京期间,先后就读于北京法政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干部大学,1925年春进入西北军陆军干部学校(张家口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结业后被派往西北军中任炮兵团长(兼参谋长),同年11月参加直鲁战役,逼李景林、张宗昌下野。
   1926年率部与吴佩浮、马仲英、孙传芳、刘镇华等反冯联军作战,激战近半年,转战河北各战场,因战功卓著,被西北五省代督办及西北军代总司令张之江任命为陆军步兵少将旅长,南口大战失利后,西北军采纳了他的建议罢战撒防转战绥远、察哈尔地区准备长期抗战。同年9月15日奉命率部参加冯王祥领导的“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西北军兵分十路,由宁夏入陕,南下中原,此时冯王祥则任命他为蒙古边防司令,率部留守包头。阻击牵制奉军西下,率三千将士孤军同奉军数万之众作战,激战长达三月之久,转战蒙古各地,因寡不敌众退至宁夏。
   1927年春到达西安出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正值国共两党分家,由于他追随孙中山先生,忠实于国民革命,赞同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民主政策的大同思想,目睹蒋介石独裁专制、杀害爱国志士及共产党人,他对此极为不满,暗自营救了不少爱国师生和共产党人士,为此而深得共产党人士的好评。因而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前,叶挺特约他参加起义,因故未前往。
   在西安期间曾参加冯王祥组织的西欧考察团,到西欧考察,当考察团抵达苏联时,冯王祥决定留他在苏联学习“攻读新经济学”因苏联政府对华委派的留苏学生条件特别优越,他很不适应在苏联的学习环境,“我是来学习,不是来享福”,于是不久便离开了苏联返回祖国。
   1928年3月,回西北军中任职,4月四位新军阀蒋、冯、李、阎向旧军阀张作霖宣战,奉命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任纵队长,帅部过绵山,直驱晋冀配合各路友军兵锋直指北京,逼张作霖退出北京,退至黄枯屯导致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各路联军会师中原,北伐宣告完成。
   1928年7月至1929年8月间,先后率部驻防秦陇边区,他积极参加支持地方各类建设,他不仅擅长军事,且通文学、政治、经济、教育,在西北军中被称之为“奇才”。

作者:222.87.72.* (2007/8/15 20:40:08)   回复此贴
  回复:丁杨斌先生生平 第 1 楼

1929年8月西北军首领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山西建安村,冯密令西北军将领宋哲元速向南京政府靠拢,8月底,西北军正式接受南京中央军事委员会编遣,西北军第二路、四路、六路、及教导师、暂编第二师人员郝鹏举、张任卿、陈汝明、李秀山、丁扬斌等16位要员奉命赴南京供职,参加编遣会议,会后16位军官分别被分发到各中央区、各分区、各编遣区执行任务。他任西南编遣委员。
   1930年3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出任师长,蒋介石逼令他同率一个学生师参加讨伐冯玉祥,因克守诚信、不愿苟从。故当率两师人马抵达陕西霸桥时,他不打冯玉祥,并将学生师分散驻防,将其部将士带至大河边传令部队沿河而站,听他的口令并将他自己仅有的两瓶酒倒入大河内与子弟兵共同聚饮离别,尔后将其部解散,愤然辞去陆军少将职,遁迹东海海洲湾,弃武从教。
   1930年9月,开始著“四万万救国方略”(又名共利主义)一书。
   1931年3月在山东日照遭韩复榘爪牙抓捕,押送南京,关进“水牢”罪名是中原大战时违抗军令,蒋介石欲将其军法处死,幸得好友张伯龄校长营救方免遭杀害,同年4月29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恽代英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他被一道陪斩,释放后,困居南京,其期间经费均得西北大学陶季琴女士及其兄长的大力援助。
   不久与王显庆、黄汉勋、李方庸等人组织十人团,组建生产合作社(又名共利党)很快便发展社员四万多人,发行股票,积资准备公开反蒋,因走漏消息,蒋介石欲将其秘密逮捕,他获情报后深夜潜回南京,在后湖避难,避通缉令,蒋查封解散十人团组织,收缴烧毁“四万万救国方略”,冻结生产合作社所有银行资产,生产合作社失败。英驻华使馆得知情况后,主动找他谈话,想推他为“英代理人”,愿将他的“四万万救国方略”及生产合作社章程等送到英国,用英文出版,向世界各国发行,但他说:“是非成败乃我中国人之事,何劳旁助”,拒决英国人。“9•18”事变后,蒋介石因不抵抗日寇侵略未停止剿共活动,引起全国人民极大愤慨,在全国反蒋声中蒋介石在12月被迫下野,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因而取消对他的通缉令,并任命他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
   不久蒋介石东山再起,再次被捕入狱,将他“打入天牢”罪因①是著《四万万救国方略》,公开反蒋,触痛蒋政府。②组织“生产合作社”反对国民政府。③在蒋下野期间组织发动民众倒蒋,反对内战,力主抗日。在狱中得江苏中共地下党员王文培女士对其生活关照,出谋划策。蒋欲将其杀害,得同乡何应钦及西北军中部份将领营求,才免遭受害,最后由蒋介石亲自提审并以高官引诱,试探是否还存有反蒋雄心,因早看穿蒋介石的阴谋,拒绝出任军政要职,蒋才放心并以警告而结束。
   1933年底释放出狱,仍被软禁南京数月,后经中央国术专校校长张之江保释获自由,先后在中央国术专校、国民大学、中央政治学校、蒙藏学校(一说边政学院)任教授。
   1934年春经湖南陈英生将军夫妇介绍和杨州名门张子衡之女,上海商业大学毕业的张孝宣女士结婚,定居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宇。
   1936年12月接任“边政学院”何梦麟训育主任一职,在南京期间常与冯玉祥、张澜、李济深、吴叔御,共产党领导人刘少奇、地下党黔西同乡黎有霖交往密切,积极主张抗日救国,反对内战。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携妻率子离开南京,途经武汉正值好友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故拜访叶挺将军,为答谢叶挺将军挽留其在新四军共事,而留下了《轮停汉上三日走笔谢中将军》等诗文。

作者:222.87.72.* (2007/8/15 20:41:35)   回复此贴
  回复:丁杨斌先生生平 第 2 楼

1938年春回到贵阳,受聘于贵阳花溪女中、贵师、清华中学任教,定居花溪石头村。
   1941年住宅被日机炸毁率妻小返回黔西白泥田老家,看到家乡教育还很落后,就激发家乡热心教育的人士侯廷模、侯伯猷、丁佩林等,将丁氏祠堂移修创建白坭田第一所新学校“农文小学”(现白泥小学前身)。
   1942年应聘到黔西中学任高中部及中山班国文教师。
   1944年辞教回家将“农文小学”升格招收初、高中学生。
   1948年国民党黔西县政府委任他修志处副处长,主修县志。
   同年6月贵州省长谷正伦到黔西劝其出任贵州省民政厅长一职,他反告戒谷正伦,国民政府大厦将倾,你们好自为之。
   1949年刘少奇秘密来贵州黔西白坭老家看望他,并向他讲述了当前国内局势和国际形势。当刘少奇返回湖南芷江时,又托人传来书信,劝他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
   贵州解放后,黔西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卢绍善不知他历史情况,将他列入黔西士绅、官僚军阀,后中央领导人张澜得知情况后,亲自给他明确身份“他属爱国民主人士”,从此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保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张澜在解放初期分别来信,劝他到北京参加统战工作,他以业已回乡为由推辞。
   1954年宪法修改草案向全国争求各民主党派人士补充意见时,他提出应增加一条“宗教信仰自由”得到采纳。
   1955年4月被选为黔西县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和人大代表,虽已年高,还不辞辛劳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相关建设活动,1965年并在家乡白坭创办“工农中学”人称“杨斌中学”,学生达700余人。
   1962年被聘为贵州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员“修黔史”。
   1963年利用工作之余编写《过去的我》,早年著有《满江红》、《各国草》、《朝气》等著作。
   1965年9月16日在白坭田家中病逝,享年74岁,政府派员前来治丧,生前,自拟墓志铭。
   死本为休息,生原是苦头,家真天上住,误向地球游。
   臭骨由它朽,香风至此幽,凝成端正气,散解万方愁。
  
   长孙 丁厚煌 撰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作者:222.87.72.* (2007/8/15 20:42:11)   回复此贴
  回复:丁杨斌先生生平 第 3 楼

丁现利

贵州 , 贵阳

贵州财经学院毕业,管理学学士,1999年开始发表文章。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有书法作品获省地级一等奖.2003年创建贵州财经学院民族文化并任第一届会长;2004年自2005年组建贵州财经学院爱心社,2005年3月出任贵州财经学院爱心社第一任社长,并任第一\\第二届社委会委员.曾在《贵州商报》做记者,后于贵州某大型企业做总裁秘书,现于贵州政协报做记者。


作者:220.172.217.* (2007/8/27 15:49:04)   回复此贴
  回复:丁杨斌先生生平 第 4 楼

丁廷模
丁廷模:男,汉族,1936年5月生,贵州普定人。大学文化。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1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至1958年1月任共青团贵州省贵阳市委学生部副部长、团市委委员(其间:1953年3月至1953年6月在西南团校学习)。1958年1月至1962年9月任贵州省贵阳市三江农场生产大队副队长、生产队队长。1962年9月至1966年9月在贵州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66年9月至1968年1月贵州大学毕业待分配。1968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贵州省绥阳县中学教研组组长。1979年12月至1982年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贵阳晚报》社编辑组组长、编委。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1983年10月至1984年1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1985年4月至1990年8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其间:1986年至1988年曾兼任贵州省教委主任;1989年3月至1989年7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90年8月至1996年5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96年5月至1998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书记。1998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2002年1月31日在广西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辞去广西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十四、十五大代表。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6:22:21)   回复此贴
  回复:丁杨斌先生生平 第 5 楼

丁文昌上将
    丁文昌(1933.10-——),安徽省宿州县(今市)人。1951年7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入解放军第16步兵学校、空军第5预科总队、空军第10航空学校学习。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机械员,政治部组织科助理员,飞行大队副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处长,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80年任空军航空兵第1军师副政治委员,1981年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83年任空军航空兵第1军副政治委员,1985年11月任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88年4月-1992年11月任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1992年11月-1999年1月任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党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上将
    丁衡高(1931-——),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开国元帅聂荣臻(参见《聂姓宗祠通用对联·开国将军·聂荣臻元帅》介绍)的女婿,聂力中将(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的丈夫。
    历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精密机械研究室设计组长、助理研究员。1957年赴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学院学习,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2分院室副主任、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设计所副所长、设计所负责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部副局长、副部长。1985年-1996年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研究员、副主任、主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惯性技术及精密机械的研究工作。1987年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共产党第12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3、第14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先后于1985年,某型号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为各硬件系统第一获奖人。1979年,“静压气浮技术及其在惯性仪表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1978年,“静压空气轴承”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气浮陀螺加速度计”、“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均获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著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技术》、《当代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系统工程的论述》、《工艺与新技术革命》、《关于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思考》等。

    丁一平中将
    丁一平(1951-——),湖南省湘乡县人,197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8年3月至1970年4月任海军护卫舰支队战士、副班长。1970年4至1971年11月任海军昆明舰指挥仪军士长、副枪炮长。1971年11月至1972年11月任海军成都舰副枪炮长。1972年11月至1976年8月任海军护卫舰支队司令部作训科参谋。1976年8月至1979年9月任海军长沙舰副舰长、舰长。1979年9月至1983年6月任海军水警区司令部训练科副科长(期间:1980.09至1981.1在海军指挥学院舰艇指挥班学习)。1983年6月至1984年10月任海军扫雷舰大队参谋长。1984年10月至1985年8月任海军护卫舰大队大队长。1985年8月至1987年9月任海军护卫舰支队副支队长(期间:1985.09至1987.07在海军指挥学院合成指挥班学习)。1987年9月至1989年4月任海军水警区副司令员。1989年4月至1993年1月任海军驱逐舰支队支队长。1993年1月至7月任海军基地参谋长。1993年17月至1995年1月任海军舰艇学院院长(副军职)。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任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期间:1996年9月至12月在**国防研究班学习)。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2000年12月起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舰队党委副书记(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在职研究生班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著有《世界海军史》,与人合著有《空军大辞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胡学让合著)等。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6:29:0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丁氏论坛  执行时间:2,785.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