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
话说陶渊明五十一岁时,膝下有五子,名字依次叫阿舒、阿宣、阿雍、阿端和阿通。老大十六,一身懒骨,四体不勤;老二十五,不继父志,不攻书不习文;老三老四是孪生兄弟,知道傻玩呆耍夺食抢物。这首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把几个儿子的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短短的五言诗,充分体现了陶令对儿子有训责、有恨爱、有忧虑,也有无奈,更有一层人到暮年对晚辈的殷切期待及望子成龙而不得的怅然心情。
诗中渊明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今安徽桐城),也就是今天的桐城西乡一带,为桐城陶氏之始祖。其与四子阿端为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