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氏网新闻】慈善公益企业家查永恩的智慧人生
- 中华查氏网 2013年3月16日 中国新闻报
【中国新闻报】舍得之间彰显智慧——记慈善公益企业家查永恩的智慧人生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出自于《易经》。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
古往今来多少的哲人和专著都在论述着舍和得的关系,多少贤人志士又在实践着舍和得的权衡。在一般的世俗评判中,企业家、商人通常都会被贴上重得而吝舍的标签,但是本文却要说说这位在舍得之间有着另类选择的慈善公益企业家——查永恩。
查永恩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中写到“舍得,舍即是得,舍在得中,得在舍中。舍出关爱,得到的是别人的敬爱;舍弃自身的财富,得到的是更多的尊重。”他正是因为秉持着这种超脱的舍得观,穿越商业和公益的边界,扫除建立社会型企业的障碍。他从创业伊始,就从未停止过肩负社会责任的脚步。后来创办环保企业,从合伙人退场到一人坚守,从企业亏损到盈亏持平,他顶住了风风雨雨,默默独行。凭借数十年对爱心善行的坚守,对公益理念的升华,他又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将关爱的阳光洒向了乡村中的弱势人群……所以他才能够在有着“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塑造出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慈善典型,让江阴在整个苏南地区更加耀眼。
执着经营“亏本”的环保企业
对于自己幼年时的记忆,查永恩的印象里最深的就是“不知饱”,这大概是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人的普遍记忆。家里兄弟姐妹多,上学时候就没吃过饱饭,还因为交不起2块钱的学费辍学了半年,童年时的苦难铸就了查永恩坚毅的品格。现已54岁的查永恩是高中学历,在那知识短缺的年代,高中生在村里是难得的人才。而这个高中学历也是他自己从10岁时就开始自力更生,下田打草、摸鱼捉虾一点点积攒学费而得来的。
高中毕业后,查永恩从砖瓦厂的供销员干起,靠自己的勤奋一直干到陆桥镇的工业公司经理。正当事业快要风生水起的时候,查永恩不幸患上了脊椎炎,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医药费成了他当时最大的负担,眼巴巴看着供销公司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支付医药费。查永恩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就这样,带着病痛的煎熬和经济的巨大压力,查永恩选择辞职回村创办企业。
和很多第一代企业家一样,查永恩早年做过多种生意,回村先后做起了塑料、喷雾器等生意,办过纺织厂、金属软管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1996年的时候,他开始经营金属制品,创办江阴鹏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从事带钢生产,企业逐渐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带钢生产是华西当地及周边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仅华西村所在的华士镇就有带钢厂33家,年产值60多亿元。生产带钢必须要继续酸洗加工,仅华士镇就有酸洗槽100多条,生产高峰期每天产生的废酸达500多吨,大量的废酸流入当地的河流,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据估计,每吨废酸会污染4万吨水,带钢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当地的河流已经遭遇了灭顶之灾,而这些河流正是庄稼地的灌溉来源。看着污染日益严重的河水变成黄色、红色,查永恩陷入了焦虑和沉思,能否找到一条变废为宝的资源优化处理道路呢?
2008年4月,查永恩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阴宇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宇洁环保”),开始研究废酸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问题。查永恩小名叫“三毛”,在当时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三毛”出巨资“救水”的这个举动在众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很多人都把他的这一行为看做“犯傻”。然而查永恩却坚信,废酸治理是当地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污染不治理的道路走不远。由于投入高,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环保投资常常让企业敬而远之,可查永恩顶住压力,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当地处理废酸的通行方法是由外地厂家把废酸回收后用石灰石进行中和处理,但存在二次污染。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为了攻克环保难题,查永恩集中力量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几经周折,在花费数百万元研发费用后,与同济大学联合攻关,最终成功研发了“废酸—真空无压蒸馏—稀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铁”的废酸回收综合利用新技术。通过新技术处理后的废酸,60%转化为成品盐酸可返销给带钢企业再利用,40%转化为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用于纺织印染的颜料和自来水厂的净化剂。技术上的成功,让焦虑的查永恩心里多了一丝宽慰。为了根治废酸治理中的难题,查永恩甚至在全国广发英雄帖,征集废酸治理的最佳方案。“谁能拿出最佳的废酸治理方案,就把宇洁公司送给他!”在获得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时,查永恩曾向媒体如此表示。在他看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废酸污染问题,将殃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让查永恩深感头疼的倒不是是技术难关,而是合伙人的观念冲突。在多数人眼里,环保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是企业的职责;而作为企业的首要命题,是始终应该把股东的利润最大化置于首位。由于巨大的投入迟迟看不到经济效益,宇洁环保的股东们开始质疑查永恩的决策。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买卖是很多投资人不能理解的。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查永恩决定由自己接手其他股东的股份,坚定地把环保之路走下去。
2010年,查永恩的环保企业每天亏损一万元,江阴附近42条河的水质却提高了两个等级。虽然结果远未达到查永恩的要求,但这也给了查永恩继续倔强走下去的重要信念。随着宇洁环保的技术难题得以攻克,以及整个社会对于环保的日益重视,查永恩对于宇洁社会效益的坚持如今也给他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果实,目前的宇洁不仅甩掉了亏损的帽子,而且已经开始实现盈利,并且是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查永恩对于宇洁的坚持和收获完美诠释了“大舍大得”的智慧,当年舍弃经济效益坚持社会效益,最终社会效益又为他的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坚持付出开创中国乡村慈善新模式
童年时,信奉基督教的母亲教导查永恩,要有一颗善心,也常带着他去附近的教堂,教人向善的教义深深影响了中国乡村的这个普通孩子。在查永恩的内心里,社会责任是企业家价值观的脊梁,这个脊梁挑起的一份责任是环保,另一份责任是慈善;无论环保还是慈善,都有一个原点,那就是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和回馈之礼。相比一些大手笔的捐赠,查永恩也许还称不上“慈善家”,可对困难村民的慈善资助从来没有间断过。在他看来,行善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为名、不为利,能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起“慈善家”的称号来得更为实在。
无论是村里修桥铺路,还是村民缺钱看病,查永恩总要慷慨解囊;每年村里有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家庭,查永恩也是鼎力相助。据了解,自1990年以来,查永恩资助困难户的费用达100余万元。至于资助村里架桥铺路,则已远超200万元。2006年12月,查永恩年逾八旬的老母亲陆大妹去世,身后留下2万元存单,查永恩与兄弟姐妹商量后决定不分,由他再拿出18万元,凑齐20万元,设立了“大妹帮困基金”,积极开展“一敬五助”(敬老、助医、助困、助学、助残、助孤)活动,深受村民的关注和支持。
在大妹基金的基础上,查永恩又倡导成立“江阴市朱蒋巷帮扶基金会”,并于2010年11月28日正式在江苏省民政厅正式注册,成为省内首个村级企业成立的帮扶基金。朱蒋巷基金会从筹备会时的8个会员到挂牌时的108个会员,从筹备会的107万元到注册时的600多万元再到如今的1000多万元,朱蒋巷的茁壮成长再次让他感受到了慈善的力量和伟大。
“朱蒋巷帮扶基金会”的成立是民间慈善开展模式的新尝试,慈善活动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有了保证。查永恩把朱蒋巷基金会的宗旨加以提炼,概括为“以人为本、关爱民生、扶贫济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重点资助城乡特困户就医、就学和基本生活”。朱蒋巷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和资金管理制度也进一步完善,并写进基金会章程。基金会章程规定了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不少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总支出的10%。定制度是对村民负责,让村民放心。而查永恩感受到更多的是村民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强大的无形力量,也是查永恩正在尝试的民间慈善模式的核心。借助朱蒋巷,查永恩终于可以把自己的“微公益”做成大家的“大慈善”。
不仅如此,查永恩以一个商人特有的智慧,正在尝试一种开展民间慈善的新模式。查永恩表示,朱蒋巷基金会采用透明公正的方法运作,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来给基金保值增值,实现可用基金的增长。这一思路,对企业家有一定的诱惑,既可壮大基金会的力量,又可以为公益事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朱蒋巷从筹办基金会到成立,已有600多位老人得到关爱,50余户特困家庭得到了2000至10000元不等的资助,基金会以助医、助学、助困、助残、助孤为主。查永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其他企业家和村民,基金会的创建得到大家的广泛拥护,为更扎实地开展资助活动奠定了基础。一如对环保事业的执着,查永恩多年来对慈善事业倾注的心血,终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慈善事业上了更高的台阶。
从某种意义上讲,査永恩创造了一种新的慈善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乡贤救助模式——乡贤救助常常应时应需而生,没有制度,难以持续,也与陈发树、曹德旺捐赠股票,陈光标的另类慈善等有着明显的差异——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家的救助面广量大,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精英难以复制。中国企业要大步流星地迈入企业公民时代,还需要更多类似朱蒋巷这样的的基金会出现。查永恩的慈善模式已经跳出了传统的乡贤援助和当代企业家的慈善思维,利用自己的当地名望、示范效应、行业地位、专门技术、社会网络和商业网络来做慈善,从而让慈善基金能够补充更多的血液,能够救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群体。众所周知,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仍在农村和社会底层。即使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也有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存在,政府救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人的生活境况。査永恩的慈善基金则能够覆盖余下的死角。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查永恩的慈善模式深深契合中国当代农村社会的特点,是对政府救助、村民互助、大企业家慈善的成功补位。“多做善事,多为老百姓做事就是好人”,查永恩的评价标准很简单,但语气是那么坚定。他更希望周围的企业家们都来做善事。在他看来,企业家的成长一是靠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二也要靠那些贫困群体的奉献。如果有钱人不去帮助贫困的人,就妄为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们要有感恩之心,力所能及地回报政府和社会。
播散慈善火种践行全民慈善
随着朱蒋巷帮扶基金会影响力的扩大,华西村周边又成立了3个帮扶基金会,慈善捐助在华西一时蔚然成风。“朱蒋巷帮扶基金会”的模式让人看到了一个慈善模式的可复制范本。查永恩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全民慈善”的理念。查永恩这样理解自己坚持的慈善事业:“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生命有限,我必须专注如一,在有生之年把慈善做到极致。”
查永恩并没有止步于朱蒋巷的成功,也没有把慈善局限在华西的小范围内,查永恩认为“慈善不分地区”,能帮助更多的人,才是一个企业家的价值所在。2011年1月,查永恩冒着风雨严寒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南洲村,向村里特困户发放慰问金、医药费,并捐款28万元用于改善该村金洲小学简陋的教学条件。2012年4月21日查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全国查氏宗亲代表齐聚一堂,作为查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的查永恩表示,朱蒋巷帮扶基金会愿意划出一百万元设为查氏慈善基金,用于帮助查氏的困难弱势群体,并且在会上发出创办查氏慈善帮扶基金会的倡议。在他的倡议和号召之下,全国各地众多的查姓企业家和精英人士都纷纷投入到查之家帮扶基金会的创办当中。查永恩克服了公司业务繁忙和身体病痛的折磨等诸多困难,本着边筹备边帮扶的原则,带领查之家的爱心团队在短短数月里开展了5次慈善捐赠活动。2012年6月25日,苏、浙、皖三地的查氏企业家一行60多人在他的带领下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举行对查氏困难宗亲的献爱心活动,看望当地的贫困学子和孤寡老人。现场,江阴市朱蒋巷帮扶基金会出资8万元,使30名帮扶对象得到了不同数额的捐助。接下来,查永恩又带领查氏爱心团队于8月5日赴湖北省英山县、8月25日赴贵州省黔西南州、9月8日到河南洛阳、11月3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陆续开展了数场爱心捐赠活动,前后共资助130多位查氏的困难宗亲和其他姓氏的困难人士。
查永恩把自己从朱蒋巷帮扶基金会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无私奉献到查之家帮扶基金会的创办当中,而且也为此在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他为查之家树立的目标是要凝聚查姓群体的精英力量,不仅是帮扶查姓的困难弱势宗亲未来还要把帮扶范围扩展到全社会的其他困难弱势群体。查永恩认为企业的实力和责任应该是成正比的,企业做大做强了,就应该尽最大的能力去回报社会,慈善就是履行责任的方式之一。以“造福社会、兴旺企业、富裕员工”为企业宗旨的查氏企业,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回报国家、社会和大众。
查永恩立足于乡村,乐善好施,用点点滴滴的坚持和真真切切的关怀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现在又带着他的慈善事业走向了全国,他是朴实的、率真的,查永恩说:“慈善是企业家的美德,给别人帮助其实也是在净化自己,慈善做宽了人的心胸。”如此把慈善看作自己人生修为和品德内涵的一部分,或许正是查永恩做了多年慈善事业之后的理念升华。查永恩用自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舍小利取大义的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应有的舍得价值观。他举善行,脚踏实地;他负使命,堪称慈善英雄,查永恩不仅自己积极回报社会,而且创建起一套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模式,带动起更多的企业家投身到慈善帮扶当中,从而使得自己发出的爱心接力棒,能有更多的人一棒棒接续下去,也让慈善爱心的火种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为更多的困难弱势人群带去温暖和阳光。
分享按钮>>【查氏网新闻】查小刚宗亲当选首届查氏企业家协会会长
>>【查氏古代名人】天津查氏名人查日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