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京韵梨园“侯丹梅”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27日 贵州都市报


 
  关派嫡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省管专家,梅花奖得主,贵州省京剧院院长……侯丹梅扎根贵阳,一呆就是23年,她如何耐住这曲高和寡的寂寞?这是许多人对这位京剧名角的疑惑。

  电梯抵达振华科技大厦9楼,敲开侯丹梅的办公室,我们觉得,这一切疑惑其实无需求解。

  我们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早到半个小时,她的先生告诉我们:侯丹梅这几天感冒,又正逢贵阳京剧周举办,为不让票友们失望,她刚刚唱完《武家坡》下来,有些累,正在休息。

  办公室的小黑板上,写着侯丹梅近期的工作安排:要出席的会,要参加的演出,要急着与相关单位办理的事,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财务报表。

  侯丹梅的先生,是她在中国戏曲学院明星班深造时的同学,他与我们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说京剧。侯丹梅15岁的儿子在沙发上看电视转播的篮球赛,过完暑假,这个孩子就要去上海戏剧学院学影视表演。

  一位50多岁的阿姨,敲开了办公室的门,手上拿着三张刚出版发行的“侯丹梅京剧唱腔精选辑”。阿姨告诉我们,她是来自河南的票友,专程从郑州赶来听侯丹梅唱戏的,专辑是给票友们的,他们托她务必要找侯丹梅签名。

  侯丹梅是相信缘分的,与京剧,与先生,与贵阳,与票友,皆是缘分使然。侯丹梅演出剧照。

  不是我选择了京剧,而是缘分让我这一生与京剧粘在了一起——

  侯丹梅的京剧缘
  侯丹梅的父母都是京剧演员,姑妈亦是关肃霜的大弟子,可谓梨园世家。不过,小时候她并不喜欢戏曲。但侯丹梅相信,自己的身上遗传了父母的基因。

  上小学时,省体校来学校选苗子,来选拔的老师一眼就看上了侯丹梅,让她压个腿,侯丹梅轻轻松松地就下了个一字。老师问:哪家的孩子啊。小丹梅说:侯剑光家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哦,怪不得,怪不得。

  后来父母调去成都戏校教书,侯丹梅随着父母到了成都生活。有一回,母亲教《平原作战》中小英的唱段“枪林弹雨”,几个学生总是唱不准,就在此时室外传来了侯丹梅的声音,把“枪林弹雨”一段唱得又准又好听,小丹梅在成都戏校顿时成了“小名角”。成都戏校之后,父母辗转到湘潭京剧团。团里招学员,正好缺一个女孩子,11岁的侯丹梅参加面试,一唱就被团里挑中,直接登台唱戏。侯丹梅说,或许不是我选择了京剧,而是一种缘分让我这一生与京剧粘在了一起。

  “我大半辈子都在学京剧,这么辛苦,怎么可能舍弃?”侯丹梅这样解释自己的坚守。13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1982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虽有双亲熏陶,亦有戏曲天份,侯丹梅说:唱京剧也是苦出来的。

  1984年,侯丹梅成为京剧艺术大师关肃霜的弟子。她跟着关肃霜到云南,一跟就是两年。与师傅同台演出,言传身教,侯丹梅领悟了关派唱腔的精华。她的演唱技艺日益精进,成为关肃霜的得意门生之一。京剧专家评价侯丹梅——“扮相俊美,武功扎实,嗓音宽厚清亮,表演细腻传神,颇具关肃霜的风韵”。

  跟随关肃霜学艺归来后,侯丹梅的演唱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1987年,侯丹梅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夺取了“最佳表演奖”。

  关派传人,京剧新星,没有让侯丹梅歇脚喘气。1991年,侯丹梅再次来到中国戏曲学院,进入“明星班”深造。1992年,侯丹梅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同年,年纪轻轻的侯丹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侯丹梅被评为省管专家。

  2003年9月,侯丹梅来到中央戏曲学院,就读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省管专家,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表演奖得主,此时的侯丹梅,已经是功成名就的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但她此次入学,确确实实地就是再入母校汲取营养。侯丹梅用“贪婪”来形容那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她不断地汲取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精华,最终在中国戏剧学院研究生班的业务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一点也不后悔留在贵阳,我觉得贵阳待我不薄——

  侯丹梅的贵阳缘
  1986年,当时已在大连京剧团工作的侯丹梅随父母来贵阳探亲,就死活不愿意再回大连,坚称要留在贵阳。她还为此被大连京剧团罚款二万多元,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倔强的侯丹梅坚决要在贵阳开创自己的天地,她留在了贵阳市京剧团。

  23年,侯丹梅从一名青年京剧演员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贵阳,她真正地成了“角”,成了名副其实的京剧名角。还从名角成长为剧团的负责人。1999年担任贵阳市京剧团副团长。2006年起,她担任贵阳市京剧团(次年改为贵阳市京剧院)团长。2008年底,贵阳市京剧院与省京剧团改制合并成立贵州省京剧院,她担任了贵州省京剧院院长。

  20多年来贵阳挖角的剧团不少,对侯丹梅颇有诚意的,不乏中国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云南京剧院等这样的名院团,侯丹梅也不是没有动心过,但她始终没有离开贵阳。她说,虽然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但只有贵阳这座城市对她来说,会有家的感觉,正是这种家的认同感,使她23年前义无返顾地扎根贵阳。而正是这有着家一般温暖的贵阳,成就了侯丹梅的事业。

  侯丹梅明白,国粹京剧要传承,就是要人才来支撑。她对青年演员的提携是公认的,她引进人才的决心也是认死理的。侯丹梅说自己是“一根筋”。

  青年演员颜蓓时常念着“丹梅姐”的好。2005年她获得CCTV青年京剧大赛参赛资格,由于剧团当时经费紧张,颜蓓的家庭比较困难,没钱到北京参赛。侯丹梅写报告、找领导,软磨硬要,解决了经费问题,终于使颜蓓顺利参赛,在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颜蓓的老家在天津,为解决她的住房,侯丹梅通过种种努力,解决了颜蓓的后顾之忧。颜蓓把家安在了贵阳。她说:“丹梅姐无微不至的关心感动了我。”现在颜蓓已经成长为团里的主力演员。

  侯丹梅明白,演员的生命在舞台上,光练不演会慢慢地废了功夫。哪怕票价低些,她也坚持要演出,让青年演员有机会上舞台。前些年在达德剧场,场地逼仄,票价才5元一张,但侯丹梅坚持让演员上场,让他们得到锻炼。她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到温州等地商演,为的不是钱,而是宝贵的舞台实践经验。她知道,有演出,有观众,京剧艺术才可能谈得上传承。

  侯丹梅说自己不善于与数字打交道,不过说起贵州京剧院的发展,她却头头是道。由原贵州省京剧团、贵阳市京剧院组建而成的贵州省京剧院,本是可以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但侯丹梅却不愿意这样过“懒日子”,最后定下来的方案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10%必须剧院自己挣。

  侯丹梅也会念生意经了。原贵阳市京剧团原址开发后,剧团获得了振华科技大厦3至8层的所有权,在9层还为侯丹梅配备了一个办公室。这是剧院现在最值钱的家当,如何让这些家当在寸土寸金的贵阳市中心地带发挥经济效益,侯丹梅煞费苦心。今年初,贵州省京剧院与天豪酒店达成合作协议,6至8层开办“天豪国艺酒店”。9月份,酒店已经正式营业。以副业补贴主业,侯丹梅希望这样可以让剧院的日子过得宽松些,让演员们安心于京剧表演事业。

  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后,侯丹梅也没有荒废自己的业务。

  2001年,国家一级剧作家陈泽恺为侯丹梅量身订制创作的新编古装剧《巾帼红玉》参加南京中国第三届京剧艺术节,侯丹梅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完美的临场演绎,获得了“优秀表演奖”。之后,该剧参加上海第十三届白玉兰戏剧艺术节,又获得表演艺术“主角奖”。

  2006年,原为话剧本的赵凡奇的《布依女人》,被陈泽恺编剧由贵阳市京剧团改编成京剧搬上舞台。为演好盘秀儿这个女主角,侯丹梅到布依村寨体验民族生活,从走路、说话一点点练起,她饰演的从少女走向中年,情感交织的布依女人形象,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该剧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提名奖”。2005年底,贵阳市京剧团通过了国家文化部的评估验收,被评为全国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之一。

  侯丹梅说:“我一点也不后悔留在贵阳,我觉得贵阳待我不薄。”对于贵阳,她是发自于内心的喜欢。这里的凉爽气候她喜欢,夏天最希望呆在贵阳。这里的小吃她喜欢,最喜欢吃的是贵阳的素粉,每一次从外地回到贵阳,必定要吃上一碗地道的素粉才过瘾。

  这简单纯粹的生活让侯丹梅觉得幸福。她苦苦追随的京剧,不仅给她带来了丰沛的艺术人生,也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世俗幸福。在艺术的舞台,在生活的舞台,她都拥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淡定与从容。对京剧这门艺术,对贵阳这座城市,侯丹梅的爱,都是源于骨子里的。


    作者:记者 陈守湖 李屹  编辑:李茂


分享按钮>> 贵州京剧院院长兼书记侯丹梅
>> 记第17届“梅花奖”得主侯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