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侯方域应清朝乡试真相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5日 中华侯氏网


  “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这是一位清朝诗人对侯方域的嘲讽,这嘲讽其实源自侯方域自己的一段文字。

  在《李姬传》中,侯方域记述与香君桃叶渡相别,香君言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指蔡邕),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有人评价说,李香君此话,大有伯牙碎琴之志,意在要求情郎珍重名节。因此,侯方域应试被视为失节行为时,不少人觉得他“辜负了李香君”。一位研究者甚至在李香君故居摆放的丛书中,看到这样的记述:侯方域投靠了清廷。李香君因此愤而与之决绝,并削发为尼。这显然是拿小说戏剧家言当史实,不是侯方域,而是这些作者太不把名节当回事了。

  投靠清廷之事,决然没有。南明灭亡后,侯方域返乡奉父家居,他哥哥侯方夏于顺治三年应试,成为满清第一科的进士,而侯方域则决心做明朝的遗民。后来得知吴伟业被逼出仕,他还大为着急,多次恳切地致书故人,力陈三不可、两不必,劝其坚塞双耳,不可乱了方寸,一失足成千古恨。吴伟业很感动,曾与侯方域相约不仕,但最后还是没有顶住压力,出任国子监祭酒。侯方域死后,吴伟业路过商丘,还写七律《怀古兼吊侯朝宗》表达对侯一片苦心的抱歉:“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其自注云:“朝宗归德人,贻当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

  至于参加顺治八年清朝乡试,背景极为特殊,违背自己心愿,对于侯方域着实是一段痛苦的经历。王树林教授在《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中论及此事:

  “顺治八年,宋权(归德人)以国史院大学士致仕归里,时河南巡抚吴景道知方域'豪横',又以布衣参加史可法军队的抗清。其父恂隐居南园后,降清的大臣和江南巡抚交章举荐侯恂,恂又坚谢不起。为此将案治方域并连及侯恂。宋权从中调解,语景道曰:'公知唐有李太白,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这次方域虽然没有入狱,但当局要求他必须参加省试。方域在忠孝不能两全的逼迫下,为了保全父亲,参加了这年的省试。侯方域的这次省试,表面上看是向新朝屈服,实际是一次消极迂回的抗争,他以不把卷子做完的方法,拒绝了与清政府的合作。清政府准备只要侯方域参加考试,就给他个第一,结果竟然没有做完,这确实让当事者为难。放榜前,一些考官还是把他置于第一,由于一些人提出异议,才把他降为副车(副车,即副榜,是正式录取外的附加榜)。”

  应该说,吴景道的招数是很厉害的,他掐到了侯方域的“软肋”。

  侯恂虽然曾官至户部尚书,但生活在乱世,他的仕途历经坎坷,曾两次入狱达七年之久。明亡后,他矢志不仕,在归德城南10里筑“南园”,该园“绝去雕甍、朱槛一切繁华富丽之相,故茅屋亭亭如野人居、处士家”。为了避免被逼出仕,侯恂隐居于此,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他在《南园记》中写道:

  “园内有草堂一,主人于焉肃宾;有草楼一,主人于焉拥书。草屋四,一为收贮图玩之处,一为佳客下榻之处,其二则主人夏日于焉纳凉,冬天于焉负暄。小台一,主人中秋于焉举杯邀月,九日于焉登高泛菊。斗室一,才可容膝,主人于焉抚琴南窗以寄作傲者也。河房一所,前临长溪,旁对假山,主人于焉垂钓,于焉放舟……”

  60多岁的老父历经磨难,终有颐养天年之所,如果因自己逞心中快意,使他被逼违背心愿,甚至随自己再度入狱,试问侯方域于心何忍?

  这种矛盾纠结很多人不能原谅,如梁启超就曾大加指责:“侯朝宗并无出家事,顺治八年,且应辛卯乡试,中副贡生,越三年而死,晚节无聊甚矣。”

  但也有人代为辩解,如陈寅恪:“朝宗欲保全其父,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壮悔堂'之命名,盖取义于此。后来竟有人赋'两朝应举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之句讥之。殊不知建州入关,未中乡试、年方少壮之士子,苟不应科举,又不逃于方外,则为抗拒新政之表示,必难免于罪戾也。”


分享按钮>> 朝阳曾有两人“图形凌烟阁”(一人姓侯)
>> 侯方域家学渊源诗宗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