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包氏宗亲和敬仰包公及其先祖人士的征询信 你认同包拯公是包驮公的第17世孙吗? 2007年春节和清明节,浙江泰顺库村、大安、南峤、司前和景宁石柱等地的包驮公后裔,两次共60多人,随带谱牒坟图等,怀者对包公及其祖先崇敬的心情,自发到景宁寻根访祖,得到当地敬仰包公及其祖先人士的大力支持,顺利地找到包驮公和金仙寺的遗址。现在根据现有资料和遗址,我们认为包拯公是包驮公的第17世孙。其理由是: 1、景宁郑坑乡石柱村光绪八年的《包氏宗谱》记载:“拯,乳希仁,字文正,谥孝肃,丹阳库村序公系下孙也。登天圣丁卯科进士第八名,官仁宗朝谏医大夫。”谱中还写着:序公是包驮公第五世孙。 2、泰顺大安《包氏宗谱》记载:包融公是包驮公的第六世孙。互联网上的《包氏宗谱》记载:包拯公是包融公的9世孙。 3、合肥、柳市《包氏宗谱》记载:包融公是申包胥公的第26世孙,第35世出包拯公。相隔也是9代。 4、泰顺大安《包氏宗谱》记载:包驮公第十世孙包全公,仕唐长溪令。全公第六世孙“添公,字公助,徙居庐州合肥县,讳包山,孝肃公讳拯,即其后也。” 5、文成桂山凤狮《包氏宗谱》开头第三页,有大清嘉庆八年(1803)庠生朱存德撰写的《包氏分郡记》的记载:“大凡封姓郡,各有由来,或因任所,或即里居,虽所封各异,而追其本始,朔其原由,则固无不同也。兹谱旧序虽多,而合肥之分郡,盖并未言及。盖以考核之未详故也。余于乾隆丙午修葺库村包氏宗谱,阅其旧序,系全公自越州会稽徙居其地,会聚一族。余曾录之所云。有曰:包氏定郡,始于上党,即唐长溪知县全公,尚仍旧郡,亦未之改也。迨至宋添公,自温泰邑三都库村,徙居庐州合肥,三世孙拯公乃分郡合肥。考之旧谱,恬公(包恬,泰顺库村人,宋嘉定丙子(1216)举江南永州教授)尝记之曰:余于嘉熙二年戊戍(1236)春,欲修宗谱,因读旧谱支,始知孝肃公虽居庐州合肥,乃添公徙之也。而孝肃公是全公的八世孙矣。与侄太初京试,竟造其庐,讲明宗谱世系,南北虽异,其地而要之同一根柢也。核此,恬公之记载而合肥之所由来,不大彰明较著哉。”这八百年前的纪录,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铁证 6、浙江泰顺的库村、大安、南峤、司前、玉岩,景宁的石柱,文成的凤狮、福泉、双洋包,穹口、李夏,乐请的柳市、芙蓉,永嘉的雁池,瑞安的荆谷,平阳的腾蛟、水头、竹楼,苍南的东店、桥墩、矾山、龙港,福建的霞浦,安徽的合肥等包姓,路隔千山万水,限于交通困难,彼此根本没有来往。但所有的宗谱,对唐代号称“三包”的“融公,子二,长何,次佶”的排列,却都如出一辙。 7、全公出生于747年,与拯公999年出生,相距262年,给八世平分,每世32年多,与历史的25--30年一世,基本相符。 众所周知,包公已不仅是包姓的光荣,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根据上述理由,我们认为目前该是给包公及其祖先正本清源还包公直系渊源的时候了。为了慎重起见,特发此信。希望包氏宗亲和敬仰包公人士和学者,不吝赐教。如果在2007年年底前,没有发生重大误差,我们将在包驮公墓地,刻碑纪念。现将墓碑正反面碑文的初稿附上,敬请大家修改补充,一并回音为谢! 寻根问祖联系人: 浙江省文成县珊溪镇新建东路338号 包学冠 0577-67732812 baoxueguan6@163.com 浙江省泰顺县新浦乡库村 包其宣 15858731298 浙江省景宁县电力局(郑坑乡) 包兴斌 1395704195l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镇春笋路日塑电子 包尊敬 13771062446 baozunjing20060901@126.com 2007年4月14日 附件:(石碑正面用) 大隋景宁始祖包驮公之墓 大隋包驮公第----世后裔 敬立 大宋包拯公第----世后裔 共和国公元2008年戊子年清明 (碑文广征包氏宗亲意见) 包驮公墓志铭(石碑背面用) 包驮公,配陈氏,子二,女一。公于大业二年(公元607),自钱塘东海门杨沙坑,避五湖之乱,迁居青田沐鹤溪西畔崇山下居焉。今属景宁包上洋。公系包上洋包氏之鼻祖。隋大业六年四月廿五日卒,大业八年十二月甲寅日,合厝于金仙寺大殿后,其坟坐辛向乙。 驮公次子名八儿,配叶氏,子二。公年八十,忽梦金僧来求寺基,异之。遂于唐贞观元年(627)三月,舍宅五亩三角十六步为崇山庵,后改名金仙寺。为保该寺香火永远兴旺,八儿公还舍寺边碧苔庵后和老鸦尖山场两片以及水田一百八十四亩正。 驮公和子孙德泽绵绵,繁荣昌盛,衍及江、浙、闽、赣、皖诸省,数以百万计。且历代有如融、何、佶、全、拯等名公,彪柄青史,万古流芳。其中当推驮公的第17世孙、宋天圣五年进士包拯,官至枢密院副使,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明,铁面无私,世人对他有“包青天”的美誉。 由于包驮公墓和金仙寺,年久失修,历经沧桑,现只留遗址。 今有驮公后裔,凭借包氏谱牒坟图,寻根访祖,又得到景宁敬仰包公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在墓址建立此碑,以志永念。 祈祝所有敬仰包公人士,子孙世代荣昌。 发扬拯公遗风 争取更大光荣 包驮公后裔敬立 公元2008年清明 包高峦基金会 (仅供参考)告浙江省山洋 包高峦基金会会员书(2007,1号,总第22号): 现将2006年的活动情况和2007年农历七月十五的活动打算通报如下: 1、06年参加祭祖有宁德包广松一家4人送来大木匾,助祠堂5百元,又助分高公路3百元;霞浦来5人,有包广法和包学清各助5百元,包绍开助260元;驮坪有包经训等5人,众助4百元;下里洋包学炯等众助1千元;黄石坦包绍增助3百元,绍增子包忠志助公路1千元;水头包学敏助公路1千元;余杭包建成07年4月又寄来助5百元;桥墩有包忠善等来8人,众助7百元,包忠勇助公路1百元;罗阳有包梅英等5人,包赣助2百元,京妃助2百元;顺溪包绍官助2百元;龙湾来包学财2人,学财助200元,又助公路500元;娄桥包学来助100元,又助公路200元;上埝来包永勤等3人,助500元;龙港包广松助600元;古院来3人,包广亮助200元,包广奇助200元。包广针助200元,又助公路300元;吴地来包经绿等4人;中村有包海波夫妻助公路2千元,包景尧助公路1500元,包绍宗助200元,包学聪助200元,包仰桂助200元,又助公路1千元;下村来5人,包广县助100元;分水来包学仲等9人,包学本助200元。 2、获06年考上大专奖的有霞浦包飞(广东培正学院本科)、桥墩包晓萍(中国美术学院)、包海燕(浙江经济学院)、古院包学才(温州大学)等4人。 3、获06年孝顺子奖的有霞浦 包学清。 4、获06年热心公益奖的有宁德的包广松和包经族、包广强、包绍康等4人。 5、获06年90岁寿星奖的有分水翁马玉、下村的季杨花等2人。 6、06年7月--07年6月,为造福包姓老家的分高公路新捐资的有浙江省乐清柳市包宅祠堂专人送来1万元,包信忠、包启国、包亦林、包启朴、包振宇、包文朴、包俊杰、包启象各助1千元,包秀荣、包善生、包银荣、包秀杰、包秀辉、包碎魁、包源贤、包安庆、包秀阁等各助500元。乐清芙蓉包宅祠堂专人送来4千元,包哲东母1500元,包哲秋、包应玉各1千元,96岁的包兴福和包大富、包义琴各助500元。县城潘明都助2千元,朱大锡助200元,玉壶胡从枚助1千元等。 7、今年4月,本会学冠与泰顺库村包其宣、景宁包兴斌一起向包氏宗亲和敬仰包公人士发出《你认同包拯公是包驮公的第17世孙吗?》的征询信,已引起江苏湖北许多包姓宗亲的关注。 8、今年3月初七,本会有包发枝、包学洪、包绍彬、包碎林、包学冠等6人,去浙江省柳市参加祭祖活动。 9、支出1万多元,拓宽祠堂门口的道路。 10、有乐清芙蓉今年80多岁的离休干部包水旺宗亲来信,他说,如果身体许可,准备今年七月半到我们祠堂参加活动。 11、有103岁的包学卯母的事迹被温州晚报06、10、31刊登。有包学冠第14次被温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07年七月十五的活动打算:1、公布收支帐目,接受批评监督。2、请07年考上大专院校或研究生(含过去考上未领奖者)等的本会会员,携带入学通知书复印件(存档用),参加拜祖,并领取荣誉证书和奖学金。3、给各地评出的孝顺子孙(媳)、热心公益者等发奖,4、给今年90、100岁的老寿星发奖。4、欢迎大家积极为振兴包氏的教育捐资。凡捐资100元起者,给予刻碑留念。5、欢迎包姓和广大好心人继续为经济还有缺口的分高公路捐资,100元起者,刻碑留念。6、请家中有电子邮箱的宗亲,接此通知后即将邮箱号码告诉本会邮箱(号码见后),以便随时沟通。同时欢迎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共同办好本会。振兴包氏 教育先行 出资出力 子孙永昌! 文成县山洋包高峦基金会启07,7,1 本会联系电话:0577-67732812 邮箱:baoxueguan6@163.com
该帖子被包尊敬在2007-7-20 19:21: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