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统谱进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修谱工作报告(八) 已阅:1783 / 回复:1(楼主)

第一、统一对“修谱是族间首要大事”的思想认识。族间大事很多,修谱是已经形成共识的大事之一。我们不会忘记,是祭祖这种形式把大家召唤到一起,是修谱这个家族目标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尊祖敬宗、知根知底的宗亲情愫,要求将全族血脉疏通并联系起来。全国宗亲汇聚拢来,是因为氏族树立起了修谱这面大旗。广大宗亲自愿集合在修谱的大旗下,反映了修谱是顺乎族人心愿的举措。修谱旗帜,是族人团结的方向灯;修谱工作,是族人愿意为之倾心聚力的开心宝。只有血缘关系理顺了,宗支的友谊才会增强,宗亲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调动起来;只有包氏文化精萃挖掘整理出来了,宗亲的团结才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才有一脉相承的思想内涵。因此,在当前众多族事中,要统一对修谱是族间首要大事的认识,要做到如通常所说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这是加强宗族团结的基石,是做好修谱工作的必然要求。要防止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的做法。只有真正确立修谱工作重点的位置,将领导重心和注意力切实放到修谱上面来,团结奋斗修宗谱的局面才会出现;只有带领族人齐心协力做好修谱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宗亲的拥护和爱戴,才不辜负时代的要求和宗亲的期望。
    第二、统一对“修谱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想认识。创修中华包氏统谱,是一个浩瀚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宣传系统、资料系统、编辑系统、审核系统、后勤系统、校对系统、印制系统等子系统。实施这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组织和系统程序。所谓系统组织,就是指与修谱这个系统工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与职责划分等。所谓系统程序,就是指与修谱这个系统工程和系统组织相适应的策划机制、领导体制、管理规范和工作制度等。在系统组织中,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系统程序中,有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就像电脑里的程序名称一样。由系统工程、系统组织和系统程序组成一个系统网络。它分外网和内网。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网络,是一门科学。这个科学的系统网络的建立与运行,需要防止任何不良程序或病毒程序的干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免疫能力,执行系统指令,否则,有可能出现系统运行不畅,甚至系统瘫痪或“死机”。明白地说,修谱是一个由很多人参与的工作,这么多人需要按照修谱的机构设置进行组合安排,每个人在这些机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这些机构和角色都是修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演戏一样,不可能人人都当演员,个个都唱主角。如果没有人做后勤,或者配角演不好,这台戏依然难获演出成功。一台戏的成功,是所有参加演出的包括后台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演职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的光荣。如果演出失败了,你能说只是某一个人的耻辱吗?编修一部中华包氏统谱,其参与者涉及全国所有宗支和广大宗亲,每个宗支和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员,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都必须“演”好。实践告诉我们:团队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不妨想一想,一个大型乐队的演出结束,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来自哪里?就是团队精神发扬得好。统一对这个系统理念的认识,是增强修谱队伍团结的核心问题。“布兜里抖菱角,个个都想出头”,相信大家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出现。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证实:团结合作,这是统谱成功家族的宝贵经验,也是统谱不能成功家族的沉痛教训。团结,至所以是做好修谱工作的宝贵经验,因为,她既是事业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特别难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人有一个通病,就是一个人是条汉,三个人是条虫。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有水吃。人多了,时间长了,由于不同的意见得不到及时解决,而产生的矛盾,就会日积月累起来,必然影响积极性的发挥,人多的各种优势非但不能发挥,反而被弱化。短时间坚守团结容易做到,即使有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而创修统谱是一项较长时间的工作,不同的意见会经常发生,矛盾会越来越多,同时,让一些人在幕后默默无闻地长期坚守确实不容易做到,一个系统的平衡将有可能会被打破,不团结问题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经过努力即将成功的希望,都有可能毁于一旦。只有保持团结的动态平衡,全族各宗支齐心协力,广大宗亲团结合作,所有参加修谱的人员凝心聚力,立足各自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修谱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修谱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作者:包熙葆 (2013/12/27 0:30:3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2,761.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