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解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解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家谱整理,请求支持 已阅:2718 / 回复:1(楼主)

解:老张,具体是康熙什么时间还记得吗?张:不记得。反正是康熙年间还有姓解的。
解:康熙年间,解姓居民死亡后埋在这里了?还是其它地方?张:这不知道。是死在这里?还是搬走后死在外地,不知道。
解:听说在村东北河两岸还有一大片林墓。好象是解姓的?记得是一天我骑车从这里走过,听一个中年妇女说的。
宜凡 :不对。那片林墓是我们宋家的。来此后祖祖辈辈都埋葬在那里,我们经常去上坟,这没有错,不是你们解家的。
解:那么解家林就亩多地、几个坟墓,这与大明朝200年解家子民居住在这里不符,人口再少,几百年也得有数百座坟墓呀?六七座坟墓岂不太少?
张:那就不知道了,除非清朝期间被人平了种了地,解放初期,林地就见一堆乱石砬子,几块石板、几座坟茔,西边一棵柿子树,西北角是沈家一座坟茔,东南角是张家一座坟茔。
解:这么小地面,怎么几家共用?张家林也在此?
张:不是。那是一个老闺女的坟茔。当时很大了,未出嫁,死后埋葬在这里了,树立一筒碑,请张家四山张某某刻的字,两面很多。现在张家四山张某是她的哥哥(今年95岁了),他们说你们老解家有碑,很可能是误把此碑当作是您来祖的了吧?
解:沈家最早,不知林地有多大?张:沈家林地很大,在现在张家林西边,大部分被村庄占压了,就在张家四山村内。
解:根据《招贤镇志》记载,王家台子村,原名叫解家沟,是洪武初年解姓立的村庄。后因为居住不着,当年或者次年就搬走了。之后王姓居民随即改名王家台子,因为地势高于四周是块高地。我想,如果是我的祖先从此搬走,应该还有其它文字记载。
张:有。莒县很多村庄的大多姓氏的迁民资料都有,保存完整。可惜1947年清查时被人弄出来,破坏了,记得47年从董家坡一家人家弄出来整整一小车子迁民花名册,上面记载我县各村各姓来自哪里,居住那哪里?都有谁们?有多少人口同迁等。当时我见来,也看过。我就参加了那次活动,明知道日后还有用,可惜屈于当时形势,不便也不敢收藏。
解:那几块面板石,可能是风化石,或者是泥质叶岩,是否文字就这样脱落了呢?
张:不知道,当时没见有字的痕迹。宜凡:其中有块石板上有个光脚印,很像人在上面踩压形成的那样,20多公分、一揸多长。老人们都叫它“仙人踩”,是吉蓝村解放初期的四大名景之一。
解:你们再回想以下,解氏林墓别处还有没有?解氏墓碑有没有?以后我们再联系。
8访:2005年11月12日地点:沂水县许家湖镇后坡解植绍家(解放前叫满堂坡,属于莒县)采访:解学相,被访:解植学16(18)世71岁,解植绍、16(18)世51岁。
解:请问,祖先来自何处?:学:听说来自山西洪洞海州18村。绍:家谱上说来自山西,又说来自海州18村。
解:来时几人?都是谁们?可有记载?
绍:已经失去名讳。直至康熙年间中举后才树碑记谱,是举人的孙子记载整理的家谱。以“三”字为辈,始祖兄弟三人,之前失去名讳四辈子,全住本村。
解:现在村内有族人多少?绍:解姓子民约有1000多口,分五六个支。
解:有没有总谱?绍:没有,各支有自己的家谱。解:附近村庄,哪里还有姓解的?
绍:前坡,李庄,于家官庄,西邻唐家官庄。统属许家湖镇。城关镇有石良村,院东头乡有小庄子等村有我们一家。
学:唐家官庄姓解的有三四百口人,从这里去的,是从“维”字辈去的,至今已经7辈了,本村尚有一户与他们一支。其祖先应与三训祖为淑兄弟,或再远一辈。
绍:走,一家子,我领你一看三训碑。
碑文记载如下:三训子四人九恭九祯九祥九约孙子瑚 王遂    瑜 珍 王廷      等7人。曾孙可准可则二人。举人华廷为三训祖后人。传说家谱为举人的孙子建立修订的。自三训祖为始祖,辈分用字如下:1世三2九3 无 4可5无  6维7无  8廷9无  10仕11先12植13品14孝15纯16永17昌18培(佩)19善20余(玉)21庆22克23顺24应(有)25祥

作者:xx4120 (2007/6/28 13:58:51)   回复此贴
  回复:家谱整理,请求支持 第 1 楼

hehe  ~~~你是谁啊??怎么这么清楚呢??

作者:221.1.123.* (2008/11/30 16:46:5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解氏论坛  执行时间:6,009.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解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