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主 题: 滕元发效平安书记 已阅:1993 / 回复:0(楼主)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生于世代官宦家庭。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第入仕。官累至中书舍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豪迈,时人号为“小杜”,来区别杜甫。大和七年,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下任书记,自称“杜书记”。每天除了供职外,便是去扬州娼楼狎妓饮宴。〈唐才子传〉说杜牧“美姿荣,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
遏”。杜牧居扬州三年,就留下了风流韵事几箩筐。
一次,牛派杜书记去扬州明察暗访某事,暗中派了几个小吏保护,实则是监视他的行踪。半个月后杜书记归来,匆匆向牛大人交差后,不及洗漱净面,便又去娼楼了。大和九年,杜书记升迁监察御史、分司东都。牛在送行宴会上,便想好言相劝几句。岂料,话刚开了个头,杜牧就听得不乐意了。牛一看这架势,命人取来一大箱平安报纸,上面皆书“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杜牧这才面露赧颜。于是时人戏称杜牧为“平安书记”。什么意思呢?原来唐代长安有平康里,又叫平安坊,是妓女所居之地。意思很明了:小杜乃留恋烟花之地的风流书记也。
无独有偶。北宋有个叫滕元发的名帅,也是性豪爽,不拘小节。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滕宅街人。9岁能赋诗,舅公范仲淹见而惊为奇人,招至门下。仁宗庆历三年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均田赋、减徭役等十项改革建议内容的“庆历新政”,遭到官宦贵族的反对,被诬为朋党,新政夭折遭贬,自请知邓州。次年,范仲淹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赴任邓州。在邓州,范仲淹创办了花洲书院,一时弟子门客云集,其中就有滕元发。
据说滕元发每逢范仲淹大宴宾客时,就偷偷溜出去妓院饮酒作乐。一来二去,范仲淹知道了此事,心里很不高兴,就寻思设法得教训他一番。一天晚上,范仲淹见滕元发外出很久没有归来,便端坐在滕元发的书房中,明烛读书等候。很晚,滕才醉醺醺归来。见范坐室中,便长揖而拜,不紧不慢地问:“舅公读什么书?”范没好气的答:“汉书。”滕故意长长的一声“噢”,说:“我以为是什么?汉高祖是什么人呀!?”范听出了滕话里的言外之意,沉默一下,没得吱声,起身走了。有人要问,这滕元发打的什么哑谜?使舅公范仲淹不容开口,面色惶惑地走了。原来话里的意思是说:刘邦也是“贪财货、好美姬”的人,但仍然能成大业,你又何必以小节来苛求我呢?
当然,滕元发恣情放荡是小节,文武双全的才能才是范最器重的。果然,瑕不掩瑜,仁宗皇祐五年,元发举进士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刚好孙沔守杭,见而称为奇才,授以兵防守边之略。后来,元发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官至龙图阁大学士。河北大地震,城舍多倾圮,神宗命滕元发为安抚使。滕不负皇恩,殓葬死者,救济饥民,蠲免田赋,修筑堤坝,察查贪残,督捕盗贼,北境遂安。哲宗朝时,淮南、京东大饥荒,滕元发预料流民将至,事先召谕富户出力,在城外废营地建席室,一晚上建成2500间,井灶器用皆备,民至如归,使5万多灾民得以生存。后来,滕元发调知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杜牧和滕元发两人,前后相差不过二百多年,可两人性情相似,不拘小谨,好风情美色,率性而为。但他们的心里还是装着论大事、成大业之理想抱负,又岂是一般的成天沉溺于娼楼妓馆的浪荡子所能比拟的?孟子也说,“食、色、性也”,皆人的本能。尤其在那个狎妓冶游的好风化时代,只要不误政事,又能苛求士子多少?好在,杜牧与滕元发,后来都用他们自身的作为,证明了一句话:非我不才,假以时日,自然显达。由此,赋打油诗一首:
昔日留恋平安坊,吾辈岂是采花郎?
一旦机缘时辰到,风流千古名自响!

作者:松桃滕 (2017/4/23 1:03:0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147.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