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历代先祖考
- 中华贺氏网 2009年3月9日 贺宏升
贺氏历代先祖考
作者:贺宏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69 更新时间:2007-5-1
(1)裴注《三国志》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子达及弟景皆有令名,为佳将。
虞预《晋书》曰:贺氏本姓庆氏。齐伯父纯,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汉中)〔广汉〕杨厚俱公车徵。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父辅,永宁长
《会稽典录》曰:景为灭贼校尉,御众严而有恩,兵器精饰,为当时冠绝,早卒。达颇任气,多所犯迕,故虽有征战之劳,而爵位不至,然轻财贵义,胆烈过人。(达)子质,位至虎牙将军。景子邵,别有传。
(2)裴注《三国志》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吴书》曰:邵,贺齐之孙,景之子。……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邵子循,字彦先。虞预《晋书》曰:……(循)为一时儒宗。年六十,太兴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曰穆。……子隰,临海太守。
(3)《晋书》卷六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太兴二年卒,时年六十。帝素服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谥曰穆。……子隰,康帝时官至临海太守。
◆笔者认为:从(1)齐伯父纯、齐父辅可知,贺齐乃贺辅之子,非贺纯之子,从(3)贺循族高祖纯也可以印证。根据《辞源》解释:同祖谓之“从”、同高祖谓之“族”。《三国志》、《晋书》、《会稽典录》皆魏晋人所作,最接近汉魏,也最为可信。之所以在提到贺齐、贺循等名人先祖时,都不提贺辅而提贺纯,可能是因为贺纯在当时为官最为著名且改贺从他始之故,而贺辅则不然。且认为贺纯乃全国贺姓子孙的共同祖先,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严肃的,因为尽管改贺从庆纯始,但当时全国不可能只有一个姓庆的,其他姓庆的都得改姓贺。贺纯在当时最为著名且有正史记载,而其他贺姓子孙先祖不著名且无记载,失考了,在这种情况下,都附会自己的先祖是贺纯,这种习惯在历史上也不是少数。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贺氏古谱,大多是明末清初的,对远在汉魏晋的先祖,后世子孙在续谱时记载多有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一是他们可能没翻阅正史,二是他们可能也是听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久了也就传错了。
(4)《梁书》卷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贺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也。祖道力,善《三礼》,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天监)九年,遇疾,遣医药省问,卒于馆,时年五十九。……二子。革,字文明。……大同六年,卒官,时年六十二。弟季,亦明《三礼》,历官尚书祠部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步兵校尉、中书黄门郎,兼著作。
(5)《南史》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贺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晋司空循之玄孙也,……伯祖道养……祖道力,善《三礼》,有盛名,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父损(埙),也传家业。……二子革、季,弟子琛,并传玚业。
革字文明,……子徽,美风仪,能谈吐,深爲革爱,先革卒。革哭之,因遘疾而卒。
季亦明三礼,位中书黄门郎,兼着作。
琛字国宝,幼孤,伯父玚授其经业,……玚天监中亡,……琛乃筑室郊郭之际,茅茨数间,年将三十,……普通中,太尉临川王宏临州,召补祭酒从事,琛年已四十余,始应辟命。……时武帝年高,任职者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啓陈事条封奏,……书奏,武帝大怒,召主书于前,口受敕责琛曰:“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太清二年,爲中军宣城王长史。侯景陷城,琛被创未死,……明年,台城不守,琛逃归乡里。其年,贼寇会稽,复执琛送出都,以爲金紫光禄大夫。卒。……子翊,位巴山太守。
(6)《梁书》卷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二 硃异贺琛: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玚,步兵校尉,为世硕儒。……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太清二年,迁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后遇疾卒,年六十九。……子诩,太清初,自仪同西昌侯掾,出为巴山太守,在郡遇乱卒。
◆笔者认为:从(5)贺玚弟子琛、琛伯父玚可知,琛乃玚之侄子,而不是其弟。从史实推断也无任何矛盾之处:琛伯父玚天监九年(510年),遇疾,卒于馆,时年五十九。时琛年将三十,说明他们叔侄相差近30岁。普通中(520年-527年),琛年已四十余,也是符合的,武帝(502年-549年在位)年高,责琛曰:“朕有天下四十馀年……”,此时应是540多年,皇帝的讲话应该是有史官记载的,不会有误,那么至少琛540多年时还在世,不会在518年就去世了。贺玚子革大同六年(540年),卒官,时年六十二。琛太清三年(549年)卒,年六十九。他们堂兄弟之间相差两岁是比较吻合的。之所以只有琛伯父贺玚的记载而无其父的记载,还是那句话,贺玚比琛父亲更著名。在琛父亲失考的情况下,后世子孙在续谱时就把他们附会成了两弟兄。
另:从(5)贺玚乃循之玄孙,而循又只有一子隰,说明贺玚伯祖道养、祖道力是隰之子是无疑。
(7)《陈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顾越,字思南,吴郡盐官人也。……与会稽贺文发俱为梁南平王伟所重,引为宾客。
(8)《南史》卷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人也。时又有会稽贺文发,学兼经史,与越名相埒,故都下谓之发、越焉。初爲南平元襄王伟国右常侍,与文发俱入府,并见礼重。
(9)《隋书》卷二十五 志第二十 刑法:陈氏承梁季丧乱,刑典疏阔。及武帝即位,思革其弊,……于是稍求得梁时明法吏,令与尚书删定郎范泉参定律令。又敕尚书仆射沈钦、吏部尚书徐陵、兼尚书左丞宗元饶、兼尚书左丞贺朗参知其事,制《律》三十卷,《令律》四十卷。
(10)《陈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贺德基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为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累迁尚书祠部郎。德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部,时论美其不坠焉。
(11)《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贺德基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爲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于礼记称爲精明,位尚书祠部郎。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爲祠部郎,时论美其不坠。
(12)《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上:贺德仁,越州山阴人也。父朗,陈散骑常侍。德仁少与从兄基俱事国子祭酒周弘正,咸以词学见称。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德仁兄弟八人,时人方之荀氏。……德仁事陈,至吴兴王友。……入隋,仆射杨素荐之,授豫章王府记室参军。……素与隐太子善,及高祖平京师,隐太子封陇西公,用德仁为陇西公友。寻迁太子中舍人,以衰老不习吏事,转太子洗马。……贞观初,德仁转赵王友。无几,卒,年七十余。……德仁弟子纪、敳,亦以博学知名。高宗时,纪官至太子洗马,修《五礼》。敳至率更令,兼太子侍读。兄弟并为崇贤馆学士,学者荣之。
(13)《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贺德仁,越州山阴人。父朗,终陈散骑常侍。德仁与从兄德基师事周弘正,以文辞称,人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兄弟八人,时比汉荀氏,……始,德仁在陈,为吴兴王友。入隋,杨素荐其材,授豫章王记室,……素与隐太子善,高祖起兵,太子封陇西公,以德仁为友,……贞观初,迁赵王友,卒。从子纪、敳亦博学。高宗时,纪为太子洗马,豫修五礼,敳率更令、兼太子侍读,皆为崇贤馆学士。
(14)《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中: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贺知章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15)《新唐书》卷二百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擢其子僧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笔者认为:贺文发与翊是什么关系,是否是翊之子,正史没有记载,有待地方志或古谱印证。
从(12)、(13)看,贺德仁父名朗还是名朗终,这是《旧唐书》与《新唐书》断点的差异,从(9)印证看,可能应该名朗。另:淹与朗一般只可能是名而不是字,不可能在没书名的情况下先把字书出来,这不符合撰正史的习惯。
从(10)、(11)、(12)、(13)看,贺德基祖文发、父淹,贺德仁父朗,德仁与德基是从兄弟,即堂兄弟,根据《辞源》解释:同祖谓之“从”、同高祖谓之“族”。那么淹与朗就应该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都是贺文发,他们不可能是父子,同时贺德基、贺德仁也符合同祖谓之“从”兄弟之义。这也从(14)贺知章乃德仁之族孙得到印证,贺知章与德仁共高祖文发,符合同高祖谓之“族” 之义。这同时也就说明贺知章肯定不是贺德仁之孙,至于贺知章是不是贺德基之孙,那要看情况,如果淹与朗只有两弟兄,淹又只有一子贺德基,那么贺知章肯定是贺德基之孙。至于其他情况就难说了。同时,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德仁兄弟八人,时比汉荀氏,联系前后看,这兄弟八人不一定都是亲弟兄,即仅德仁的兄弟,有的可能是贺德基的兄弟,贺知章是贺德基还是其兄弟或其他堂兄弟之孙有待地方志或古谱印证。
根据以上的记载和笔者的考证,从正史的角度列贺氏历史先祖世系表于下,仅供族人参考。
分享按钮>>中华殷氏拜祖团抵达淇县(殷商后裔研讨殷商文化)
>> 湖北恩施找同谱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