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源流(十四)-------旷世精英(11)
-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30日 佚名
杨 荣
杨荣(公元l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人,关西夫子杨震后裔。其先祖唐末出仕闽地,始居浦城,其后子孙复迁崇安、建阳,转徙建安,成为福建杨氏的一支。杨荣出仕后,辅佐了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朝,与华阴杨氏后裔的另外一支裔孙杨士奇、杨溥并称明代"三杨",其生平事迹史书中记载较多。
一是杨荣生性聪颖,处事沉稳,德才兼备。史载杨荣出生的前夜,其父杨士美梦见一眉发皆白的道士,叩门借宿。第二天早晨杨荣出生,因此起名日道应。杨荣祖父杨达卿听见杨荣出生时的啼哭声,暗自欢喜道:"是子必荣吾家"于是又更名为杨子荣。杨荣祖母阮氏特别钟爱其孙,常抱于膝,教以诗书。杨荣六岁时,经乡间私塾稍加点拨,便能诵《孝经》、《启蒙》、《论孟》诸篇。于是祖父杨达卿更是珍爱有加,每出外与宾朋相聚,都要将孙子带在身边,宾朋一旦诵诗,就让杨荣解说,荣无一不通晓其意。杨达卿曾说,我这个孙儿将来一定是作太尉的材料,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了。
杨荣八岁时,其祖父去世,杨荣哭泣尽哀,此后,侍奉祖母寸步不离。杨士美因公务在身常年居外,杨荣十二三岁时便顺承母志,总理家事,有条不紊。十五岁时,天旱无雨,杨荣请命于父,致斋三日,率乡人冒烈日赤脚行走数十里,到龙岩祷雨,果然获雨,解了旱情,乡里刮目相待。杨荣的家乡有条河流,泛滥时冲毁山路,断绝行人。杨荣便率领乡人采木编筏,固以铁栈,使行人能安全通过,很早就表现了他的组织才能。当时,有妖人常扮鬼弄神滋扰乡里,但慑于杨荣的正直与无私。不敢从杨荣的家乡经过。
杨荣十七岁时,到郡中从周质夫、赵友士学易。二位先生见杨荣颖悟敦实,甚器重之,深加教诲。杨荣也立志苦读,他曾与同学论及古人中的英豪贤达,有同学认为今人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杨荣却说:"皋夔伊周,或不可及。如其他,未有不可学而至者。"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说杨荣"器识不凡".杨荣在郡中学习时,朝廷每月给他的生活补助相当少,但他总能积存一点钱买些新鲜水果,带回家孝敬亲人。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在明建文二年(公元l400)以礼部会试第三名的成绩登进士第,被任命为翰林编修。
杨荣在为朝廷命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圣贤仁义道德的修养。尽管他的文辞水平非常出色,但他谦虚谨慎,惜墨如金,不人流俗,凡有求者辄辞,故世人只要能得到他的片文只字者,莫不宝而重之。特别是他在仁德方面的修养,更是当时人传颂的佳话。
明永乐戊子(公元l408)春,杨荣回故乡奔父丧期间,对乡邻中凡有借贷钱谷无力偿还者,一律替其按债券全部偿还;族中有丧亲而无力埋葬者,他便出资帮助其处理后事;有孤弱不能自养者,他全部收养并帮助其解决婚嫁迎娶之事;有因产业发生纠纷者,他就把自己的产业割让给他们,使其和解如初。
明永乐庚寅年(公元l410)他与同朝为官的胡广、金幼孜、金纯等随明成祖出征朔漠,因天气昏黑,四人全与大部人马走散而误入迷谷。由于山路行走艰难,金幼孜从马上摔下来,而胡广、金纯却只顾自己逃命,不管不顾而走,杨荣下马为金幼孜整好鞍辔,扶幼孜上马。谁知没走几步,幼孜再次坠马,马鞍也摔裂了。杨荣便把自己的马让给幼孜骑,而他却骑着没有鞍的马登高涉险,走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赶上大部队,明成祖大喜,慰问良久,并笑着对幼孜说:"此谷中多狼,汝非杨荣,岂能免乎?"杨荣却说:"僚友之分,谊所当然。"成祖说:"胡广、金纯岂非僚友耶?何不顾而去也?"由于杨荣仁德所致,他的一生中也发生了几起遭厄遇险而幸免于难的事,在百姓臣僚中间广为传颂。
明永乐丁亥(公元l407)年夏八月,建安魏子中要去京师,杨荣家中托他给杨荣捎带了一箱钱物。魏子中所乘的船在夜间遇强盗劫持,船上的人四散逃离,船上所载财物被一抢而空。第二天魏子中返回船上时,遥看前面水洼中有一箱。打捞上来正是杨荣家所带的财物,一件不少。到京师,魏子中去杨荣家送财物,并诉说了途中遭抢事。杨荣甚感奇异,并称万幸,还将所捎带的钱物分一半给魏子中。
明永乐庚寅(公元l410)年秋八月,杨荣外出还京师途中,与其长子共乘一舟,至大江中流,暴风骤起,同行的舟船大多都翻了。杨荣所乘之舟因人数较多,危险尤甚,同行的人都担心难以生还。到晚上行至德州,有一巨船顺流而下,与杨荣所乘的舟船相撞,四人落水而死,唯杨荣父子安然无恙。
明永乐己亥(公元l419)夏五月,杨荣从弟杨义和杨荣二子杨让自福建来看望杨荣,搭乘嘉兴通判陈原韦占的舟船。因天气炎热,船小拥挤,颇为不便。行至山东时,恰逢一个名叫翁良兴的人也乘着船到北京去,由于他的船上人少松宽,就极力邀请杨义和杨让到自己的船上去。当天晚上,有强盗登船劫物,杀了嘉兴通判陈原右,尽掠舟中财物,而杨义和杨让则因为换乘船只而得以幸免。
明永乐辛丑(公元l421)正月,一天晚上,暴风大作,杨荣街坊焦寿家遭火灾,火势凶猛,延及十余家,眼看就到杨荣家屋顶了,风突然转了方向,杨荣家完好无损。
杨荣是明代英明的政治家。明成祖初人京,杨荣到马前迎接,对成祖说: "殿下是先谒陵墓呢,还是先进城继位当皇帝?"一句话提醒了明成祖,他立即策马去先祖陵墓拜谒,然后才回京城。仅此一点,明成祖就对杨荣的政治家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由此把杨荣引为知己。因此,杨荣在辅政期间,他是明成祖最宠信的大臣之一,对明成祖的施政方针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明成祖与诸大臣议事未决,甚至大发脾气时,只要杨荣到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皇帝也会转忧为喜。
明永乐十七年(公元l419)十二月,杨荣进谏十事,皆指斥王府六部三法司积弊。皇帝阅后连连称是,但私下却对他说:"实切时病,但汝为心腹之臣,若进此言,恐群臣益相猜疑,不若使慎密御史言之。"杨荣于是便让办事放心的监察御史邓真将十件事奏于朝廷,凡十件积弊中涉及到的人都十分恐惧,连连免冠请罪。皇帝下诏命诸司限时悔改,违抗命令者以法从事。这十件事其一为吏部之弊,其二为户部之弊,其五为刑部之弊,其六、七、八为工部之弊,其九为军政之弊,其十为军卫之弊。
明仁宗即位后,对杨荣等阁臣不断提升,担任尚书的,杨荣为第一人。史载''仁宣之间,政在三杨",可见此时已形成阁局重于部权的局面,也说明杨荣对仁宣两朝的重大决策、开明政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明宣德元年(公元l426),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朱瞻基刚继位,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请杨荣定夺。杨荣首先劝宣宗亲征,他说:"汉王以为陛下刚刚登基,各方面都缺乏准备,必然没有能力亲自决断军机大事,陛下若能出其不意,挂帅亲征,以振朝廷之威,以服万民之口,肯定能取得成功。"果然,宣宗领兵亲征乐安(今山东惠民)俘高煦,废为庶人。班师回朝后,杨荣以决策功受重赏。
明宣德十年(公元l435),太皇太后令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同心辅政。杨士奇有学行,通国体;杨荣谋而能断;杨溥有雅操,淳谨小心。三人辅政,取长补短,配合默契。每议事时,杨士奇引经据典,杨荣一言决之。杨荣历经四朝,忠心耿耿,谋而能断,且言语谨慎,方法得当。他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当世都称赞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亚于唐姚崇,姚崇更是如出一辙。特别是他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和杨荣也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具有出众的军事才略。永乐初年,一日晚,宁夏报奏城池被围困,成祖召大臣议事,其他人都已出外,唯杨荣在。成祖把奏折给杨荣看,杨荣劝帝勿虑说:"宁夏城坚固,且人人善战,今接到奏折已是十天以后了,只怕此时围已解矣!"夜半,果然又接到解围的奏折。成祖高兴的地对杨荣说:"君料事如神也!"永乐八年(公元l410),杨荣随成祖出巡边塞,到胪驹河(又名驴驹河,在今外蒙古境内)时,帝从当地选卫士三百。令杨荣率领。由于临时增加了人数,粮饷不继,杨荣当机立断,把供御林军所用剩余粮饷调作卫士所用,并要求军中有余饷的人相互借助以解燃眉之急,等入塞后,朝廷再加倍偿还。使这一无从下手的问题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帝为之大加赞赏。
永乐十一年(公元l413)至十二年(公元l414),杨荣两次随帝北巡,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须经杨荣奏明才得发出。帝曾坐在行辕帐中,召杨荣计议兵食之事。杨荣对日:"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永乐二十一年(公元l423),杨荣随帝出塞,帝将所有军务,全权委托杨荣办理,昼夜和杨荣形影不离,帝不称杨荣姓名,而亲切地称杨荣为杨学士。永乐二十二年(公元l424)冬北征,士卒饥冻,馈运不济,死亡十分之二、三,大军至答兰纳才河,亦不见敌军。帝问群臣还要不要往前走,群臣皆唯唯喏喏不敢真言,唯杨荣从容劝帝退兵回朝。帝听从了杨荣的建议,避免了军队的伤亡。总之,明成祖朱棣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为对付蒙古贵族的军事势力而五次北征,杨荣每次都扈从征伐,并担当军事策划、发号施令的重任,为巩固明朝的中央集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受到了朝廷最多、最高的奖赏。
杨荣也是当时有影响的文学家。三杨位居台阁,他们的诗文大都反映了人民安居乐业和朝廷内富丽堂皇的景况,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当时被称为"台阁派"诗人,此后不断有人效其诗体,使之兴盛传颂了数百年。
杨荣的著作有《文敏集》、《古今列女传》等。他还以总裁官的身份,组织编撰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历史臣鉴外戚事鉴》、《天下郡邑志>、《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皇帝实录》、《仁宗皇帝实录》、《宣宗皇帝实录:》等史书。他的《训子编》一卷、《北征记》一卷、《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稿》十二卷,均被收录进《四库全书》。
杨景行
杨景行,字贤可,元代人,唐庐陵杨辂的后裔,属静恭房分出的江西泰和杨氏。元延{;占二年(公元l315)登进士第,被授为赣州路会昌州(今江西会昌一带)判官(元时在州府一级设置的协助州官处理政事的僚属)。
会昌当时处于荒蛮,百姓缺少教化,愚昧无知。自古饮用水皆取之于河,从不知井为何物,故多疾病。百姓建房也不知使用陶瓦,房顶全用茅草覆盖,故多火灾。由此导致百姓生存能力低下,生活贫困不堪。杨景行到任后,教化引导百姓,穿井饮水,以瓦代茅,使百姓因饮用不卫生水导致的疾病和因茅草引起的火灾逐步消除,百姓非常感激,赞口不绝。
杨景行在任期间,当地有十个恶人,号称十虎,干扰政事,欺害百姓,方圆百里,叫苦不迭。杨景行认真调查他们的罪行,果断地将他们一一绳之以法,使这里的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另外,他还兴办教育,推崇知识,组织带领百姓垦荒拓田,使精壮男子有田可耕,有能养家,从此百姓温饱有靠,安居乐业。杨景行的所作所为也很快声传州郡,广大群众无不拥戴。
调永新州任判官后,杨景行奉郡府之命,逐户查验核实丁亩数字,铲除了当地有人隐瞒田丁、不按时交纳税租的弊病。在他任职期间,凡奸诈狡猾作恶的人,一律以法从事,不看情面,更不宽容放纵,于是弱小姓都把他的善政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
改任江西行省照磨(官名,元时出外行使廉访司职责的官员)转抚州路(今抚州市)宜黄县尹后,恪尽职守,使这个县多年积存、犹疑不决的冤狱案件数十件水落石出。升抚州路总管推官后,发动群众揭露举发奸邪隐恶的人和事,使郡内无冤狱。金溪县有个叫陶甲厚的人,很久以来以诬陷人为能事,曾多次诬陷这个县的长史,使之抱屈含冤被免除了官职。于是县衙所有官吏都畏惧其人,不敢追查惩办。以至于令其更加气焰嚣张,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杨景行调查清他的犯罪事实,将他缉捕归案,并发遣到五百里以外去服苦役。金溪还有个豪僧叫云住,好掘人墓冢,以盗取财物。事情暴露后,此僧人贿赂官衙,给其减缓刑役。此时适逢杨景行到任,及时地阻止了官衙对他缓刑的决定。恶僧又来贿赂杨景行,杨景行置之不理。无奈,此恶僧又去买通县衙主事的官员,并以危言要挟杨景行,以动摇他的决心。杨景行一概不管不顾,当机立断,使这个恶增认罪伏法。由于杨景行对当地恶势力的震慑,这个地方豪猾屏迹,良民获安。
转湖州路归安县尹(今浙江吴兴一带)后,杨景行又奉行省命,理荒田租,使民无欺弊。杨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他离任时,当地老百姓都来为他送行,并为他树碑立传,以颂扬他的恩德。
杨翼武
杨翼武,字燕庭,清代华阴人,杨震后裔。少时家贫无立锥之地,然处之泰然,潜心攻读法家经典,颇有造诣。
清嘉庆元年(公元l796),白莲等教在湖北宣都、枝江、黄龙铛等地起义造反,豫、鄂、皖地方政府受朝廷命令在各地募集军队搜捕教民,杨翼武以才能到陕军总督府将军庆某的手下作参谋。嘉庆二年,陕甘提督杨遇春转战川、陕,镇压教民起义。杨翼武随军作战,以功补清水(今甘肃省东与陕西交界处)知县,时间不长便调任张掖知县。在任职三年时间里,杨翼武爱民如子,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赞扬和爱戴。
嘉庆十八年(公元l813),风翔一带因灾害连年,饥民造反,杨翼武奉朝廷之命,到风翔安抚黎民,遏制叛乱,治理环境,稳定社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凤翔的情况大有好转,杨翼武也得到朝廷嘉奖,升任循化同知(州官),后又迁宁夏知府。因宁夏地处黄河沿岸,汉唐时修筑的引水工程年久失修,几经毁废,百姓为旱涝灾害所困,苦不堪言。杨翼武到任后,多方筹集资金,带领群众治理河患,修复渠道,使百姓渐次安居乐业,当地群众感恩戴德,颂扬有加。
嘉庆二十三年(公元l818),清海军需调办粮饷,杨翼武出色地完成了朝廷交办的任务,被赏戴花翎(一种冠饰,用孔雀翎饰于冠后,以翎眼多者为贵,是清政府对功勋和特恩者的赏赐形式),后转任兰州府知府。
道光元年(公元l821),杨翼武以才能称好被朝廷委以云南盐法道大学士重任。杨翼武因年迈奏请朝廷不去赴任,又补甘肃茶马道署布政使司。此时,陕甘总督因事借调京师,朝廷下旨让杨翼武代理总督职务。
道光六年,新疆哈什喀尔张格尔作乱,杨遇春为钦差大臣率军西征,杨翼武奉命负责在驿口组织转运粮草。因当时路途遥远,粮草供应困难,杨翼武想方设法筹措供给,使军心安稳,连打胜仗。这件事传到清宣宗昱宁耳中,钦命加官按察使。平叛告捷后,杨翼武又被留在西部边陲处理战争后的善后工作。此时,杨翼武已年逾六旬,终因积劳成疾,不得不向朝廷请求解甲归田,回华阴养疾。
回华阴后,杨翼武在华山玉泉院东侧先祖杨震故居营构清白别墅,当看到关门李榕荫所编撰《华岳志>后,又出资使其付印面世,故《华岳志》被称为清白别墅本,为后世研究华山留下了一部珍贵的资料。他的生平事迹也被载入《华阴县续志。人物志》。
杨作舟
杨作舟,清华阴东宫村人,杨震后裔。史载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生而英勇,有胆略,善谋划,在清军固原(今宁夏固原一带,属明代军镇中"九边"之一)提摞营任本营把总(营以下的军事长官)
嘉庆十八年(公元l813),天理教教主李文成、牛亮臣等滋事叛乱,据河南滑县,连连攻克长垣、东明等地。陕甘提督杨遇春带领官兵包围滑县,杨作舟随军作战,英勇顽强,在短兵相接的过程中,连杀敌十余名,他自己头中矛,左腿中乌枪,仍然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他还巧妙地排除了布在城下的地雷,第一个冲进滑县县城,擒获敌首牛亮臣、徐安国等,为夺取战斗的胜利立下头功。
同年,陕西岐山三才硖伐木工人数千叛乱。第二年春天。陕甘提督杨遇春率军队前去镇压,杨柏岭一战中,杨作舟歼灭叛首麻大旗、刘二,活捉了袭贵夫妇。杨遇春亲自为杨作舟请功,朝廷赏戴花翎。
道光二年(公元l822),杨作舟受命到西口(山西省长城诸口)军营任职,多次领兵去克克乌苏剿杀人侵异族贼寇,夺回被贼寇抢去的牛羊、驼只、马匹和枪箭刀矛器械。为此,提督与总督合奏为他请功,升补军中千总职务。
从嘉庆十八年(公元l813)始,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的波罗尼都之孙张格尔在英国的支持下,由浩罕(今苏联)侵入新疆,煽起南疆西四城叛乱,攻陷了喀什葛尔,和田等地相继失守,参赞大臣庆祥自缢身亡。于是在道光六年(公元l826)杨作舟随钦差大臣杨遇春出征西口外,收复西四城。刚进入新疆地界,他们先驻扎在三十里园子,首先剿平了柯尔坪一带的贼伙。第二年二月,清军由三十里园子起兵向喀什葛尔发起进攻。这时,数十万敌军结阵于雅璜雅尔河南岸,战线长达二十余里,而且敌军在岸上筑有土岗,防守森严,敌阵中又有大炮不时隔河相攻。清军长途跋涉来到河对面,却无法立足,只好退后十余里用炮火攻击,然而炮弹大多落入河水中,无法击中敌军。河又水深流急,上下长百余里,情况不明,无法抢渡。这时,杨遇春下令让胆大者报上名来,杨作舟应声而出。提督给予他士兵百名,炮十门,要他沿河而上,每行十余里,就向敌军发炮射击,以测河床的宽窄。并要求杨作舟要每日缓行三四十里,即安营扎寨,若有来夺炮者,不许与之交锋。等十门炮全部丢失,便可返回邀功受赏。杨作舟领会了提督的意图,率军行至 五天晚上,便被贼军夺去七炮。他既不与敌交锋,也不追赶,只在敌军抬炮过河的地方留下记号,然后飞马回报杨遇春。杨遇春立即赏他升为守备,并令他作向导,带领清军来到每一个失炮的地方。杨作舟首先策马渡河,杨遇春率众随渡。等贼军发觉,清军早已全部渡河。趁敌人毫无准备击杀数万。然后清军乘胜追击,直抵喀什葛尔城,守城者便是张格尔的外甥托里和。清军冒着飞石与流矢,枪炮并用,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城门终于攻破,杨作舟斩了托里和,生擒了赵通事及各部大头目。战斗结束后,以功补宁夏镇标前营守备。同年冬,杨作舟又随总兵胡超在铁塔山追击张格尔。张格尔被俘处死后,因功补隆德营守备,升定边营游击。
道光八年(公元l828),杨作舟以目疾归里,后卒于家。其八代孙杨树仁现为东宫村村民
分享按钮>>杨氏源流(十三)-----旷世精英(10)
>>杨氏源流(十五)-------轶闻趣事(1)